不知為何對柿子特別有記憶
印象中鄉下蠻多柿子樹
放學後會跟鄰居幾個小朋友去敲打樹上紅的柿子吃
也常看到媽媽把青澀的柿子點上鹼油小心翼翼放在抽屜等轉變紅柿
或是放在水缸裡蓋上蓋子 一段時間
退去青澀變成香甜水柿
當然天然的最好吃
跟香蕉一樣
樹上綠又已軟的最有風味最香最甜含鉀最多
柿餅真的是客家人傳統美德的體現
早在古代 客家人為了過冬及遷徙的需要
在農作收成之後儲存乾糧
故衍生出柿子變成柿餅的由來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
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形
氣候乾燥少雨
搭配西區旱坑里的九降風
據說這裏的土壤不吸水
空氣乾燥許多
相對濕度較低
成就了生產柿餅的最佳條件
故成為全國最密集
規模最大的柿餅製造中心
雖然竹北距離新埔很近
我第一次到旱坑里 不是為買柿餅
而是探險咖啡店
這次到旱坑里看見那家店
隨著不景氣收起來了有點感傷
這種感覺就好像有一天你突然看見誠品書店收起來的心情
還好現在愛上攝影
使我假日走出戶外的動力變強
更棒的是可以一個人行動
九降風季節一到
新埔鎮旱坑里呈現一片金黃色的景象
柿農趕緊採收柿青
經過清洗
削皮
及去除果蒂
等程序將處裡好的柿子
置放在成片的棚架上進行日光浴
使之再度生皮
隔日再將柿子翻面繼續脫水晒乾
在這段曝曬的過程中
農家必須在烈日下逐一翻動柿子
溫柔地為其按摩
而一顆顆的柿青則在艷陽下
以飽滿濃郁的姿態來回報農家
金黃秋收的風情
加上農人們純樸知足的靦腆笑容
總是為到訪參觀的遊客們烙下最深刻的記憶
手工柿餅費時費心
又要跟老天爺拼輸贏
要是下一陣雨 曝曬的柿子就泡湯
站在高處捕捉滿埕的橙黃壯麗
這些柿子經過連日翻曬
煙燻
冷卻及擠壓整形過後
又Q又自然鮮甜的柿餅
不論是單吃
配茶
配咖啡
都會感覺幸福美好
增加生活趣味
新埔鎮 也因有柿子
帶來觀光人潮
現在變成熱情的新柿鎮了